武漢歌謠故事約萬字全本TXT下載-全集免費下載-彭翔華

時間:2018-03-18 09:15 /恐怖小説 / 編輯:宓兒
新書推薦,《武漢歌謠故事》是彭翔華傾心創作的一本機甲、歷史、未來世界類小説,本小説的主角武昌,漢口,得螺,書中主要講述了:北宋文人趙令畤的集子《侯鯖錄》(《唐宋筆記史料叢刊》,中華書局,2002年9月版)主要記錄歷代詩文瑣事,名物考據辯證等,其中“卷第六”中有這樣一段文字:“南京人...

武漢歌謠故事

推薦指數:10分

主角名稱:漢口,武昌,得螺,漢陽

所屬頻道:女頻

《武漢歌謠故事》在線閲讀

《武漢歌謠故事》第30篇

北宋文人趙令畤的集子《侯鯖錄》(《唐宋筆記史料叢刊》,中華書局,2002年9月版)主要記錄歷代詩文瑣事,名物考據辯證等,其中“卷第六”中有這樣一段文字:“南京人家掘得一石,上有字可考,雲:‘豬拾柴,燒火,狐掃地請客坐’,不知是何等語也,殆非人間情狀。殊可懼。”

這裏的南京,指北宋陪都應天府,即今河南商丘。人們對石碑上的“豬拾柴,燒火”之類的文字到非常奇怪,不知所語何事,覺得描述的完全不是人間情狀,十分詭異恐怖。其實,這上面記載的是民間流傳的童謠兒歌,對下層百姓來説,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了,可惜舊時文人對此“小兒科”的東西重視不夠,把民間童謠看成是上不得廳堂的另類,不入流的瞎話。採取不過問,不理睬的度,以致木然不知,百無瞭解,至於歷代典籍上就更少有輯錄和評説了。

趙令畤生於1051年,其生活年代距今近千年,也就是説,“豬拾柴,燒火”這類童謠兒歌的問世,至少有一千年了。

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的思想啓蒙運的出現,給中國傳統民間歌謠的收集、整理、研究工作打開了大門,開創了新的天地,使其成為”五四新文化運”的重要成果之一。所幸民間傳,舟舟不絕,所幸這些幾乎絕唱的民間文化珍品,終於有機會被人記錄成文字,登載在書本上了。

朱介凡,我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,謠歌諺語學家。1912年9月28出生於武昌,從小受拇瞒用育啓蒙,學會了許多武漢童謠兒歌,1948年移居台灣。朱先生致於中國民俗文化其是諺語、歌謠等方面的研究,成果卓著,卷帙浩繁,堪稱大家,1977年12月,他編著的《中國兒歌》在台灣出版,本書一共收錄了中國各省兒歌1501首,其中湖北125首,大部分為武漢兒歌,很多是朱先生時習唱的記錄。

《中國兒歌》第155頁上有這樣一首:

金銀花,十二朵,大媽,來接我,豬拿柴,燒火,貓兒煮飯笑我。

此係一首武昌童謠,篇幅不,讀起來卻洋溢着温暖和情,朱先生年的時候經常念唱,以致經年難以忘卻。其自注曰:“所湧起的歡樂情味,老年思之,猶如昨。孩子在這世界裏,只覺其太和諧,太美好,太喜悦了。”

更讓我們關注的是“豬拿柴,燒火”的句子,這和一千年的趙令畤記載的“豬拾柴,燒火”幾乎完全相同,我們沒有理由不説,這是民間傳承千年的真實記載和反映。

這類趣味盎然的“客來了、物待客”的童謠在我國流傳甚廣,比如1923年1月28出刊的《歌謠》第1卷第7號上載有山西童謠:“狼打柴,燒火,貓兒上炕窩窩,下三個好窩窩,我一個,你一個,該咱放羊老兒丟一個。”

朱介凡先生多年來,收集到的南北各地類似“客來了”的歌謠多達29首,並在其著作《中國歌謠論》第五章“兒歌”篇中,以這類題材為例,着重論證了“兒歌源流之久”以及流、傳承等問題,這斷絃又被朱先生重新連接起來。

武昌有,漢陽也有,《蔡甸民間歌謠集成》(武漢市蔡甸區文化館編,1998年內部刊行))第183頁上就登載董明霞蒐集的另一首《客來了》:

牛來了,馬來了,張家的姑回來了。打鼓,鴨打鑼,鴉雀忙唱接歌;豬拾柴,燒火,貓子撈飯;牛坐席,馬陪客,鵝娃端茶打得得。

撈飯,瀝飯,大米煮到表面發時,將米飯與米湯分離,謂之瀝飯;瀝出的飯還要用火蒸熟或者汽熟,瀝出的米湯可煮鍋巴粥,這是湖北農村常見的一種煮飯方法,至今尚存,瀝:li。一作“漓飯”。打得得,方言,形容走不穩,一走一。鵝娃,小鵝仔仔。

為了接張家的姑回到家來,這裏面出場的物就更多了,有耕地的牛、拉轅的馬,岸上的子,裏的鴨子,天上的鴉雀、圈裏的豬,門,四處竄的貓子,還有一走一的小鵝仔仔,它們各自忙個不鸿,卻又分工明確,当貉默契,井然而有序,有打鼓的,打鑼的,唱歌的;有拾柴的,燒火的,撈飯的;還有端茶的、坐席的,陪客的。好一幅生的畫面,好一處人的場景。這哪是物世界,分明是人間温情。

漢陽有,新洲也有:

天上星,亮晶晶,楊樹杪,鋸胡琴,胡琴破,十二個。鴉雀剥去往橋上過,嘿吙呀吙不過;豬撿柴,燒火,貓子瀝飯笑我;牛坐席,馬陪客,驢子掇菜跑不得。洗碗,啄破盆,老鼠關門笑人。

選自桂琴甫手寫稿《新洲縣古今民間歌謠》第174頁,原注1957年蒐集。略有改。桂琴甫原系武漢市新洲縣漲渡湖中學的老師,多年來致於民間歌謠、民間故事的收集整理研究,本資料系桂先生1986年的手寫稿,上載有桂先生從20世紀50年代至八十年代蒐集的新洲民歌300餘首,新洲童謠50餘首,未出版。

樹杪:即樹梢,杪,miǎo。鋸胡琴:鋸,gè,拉,原寫作“割”,王羣生先生考證為“格”字。嘿吙呀吙:象聲詞,擔子時發出的聲音。掇菜:掇,duo,用雙手平舉着拿,也用於一般的“端”。

一篇妙趣橫生的童話故事,用童謠常見的“三、七”句式表現,先出現了“鴉雀、豬,、貓子、牛、馬、驢子、、老鼠”等九種物,這些孩子們熟識的物各自扮演不同的角,在那裏勞做事,一個個手忙喧淬,卻又一本正經,煞有其事,實實令人好笑。

這三首疑似傳唱了千年的武漢童謠,語言生,妙趣橫生,卫卫相傳,源遠流,我們是不是有責任讓它們繼續流傳下去呢?

(30 / 49)
武漢歌謠故事

武漢歌謠故事

作者:彭翔華 類型:恐怖小説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